首页

最新视频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3:48:19 作者:紧扣两个关键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浏览量:61364

  【光明时评】

  作者:马小强(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)

  近日,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会前集中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举行,通报了2024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成效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,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达24.7%;今年一季度,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25%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得以不断巩固提升。

  长三角地区,承东启西,连南接北,区位优势,得天独厚。这里以全国约4%的国土面积,聚集了全国约1/4的“双一流”高校、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1/3的高新技术企业,1/2的科创板上市公司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不断巩固提升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,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8年来,三省一市已连续实施3轮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共计推出702项重点任务,前两轮完成率均在90%以上。2023年11月,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。当前,三省一市紧扣“一体化”和“高质量”两个关键,紧紧围绕“四个统筹”和“五项任务”,推动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全面落地,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“稳定器”“主引擎”作用不断凸显。

  更好发挥先行探路、引领示范、辐射带动作用,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省一市的深切寄望,更是明确要求。去年4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审议《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》,指出“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,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,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”。从全局谋划一域、以一域服务全局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、开放程度最高、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长三角区域肩负着“增长极、动力源、试验田”的责任担当。

  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能够提供优质产品,还可以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,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。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是题中应有之义。“上海光源”和“合肥光源”强强联合,共建第四代大科学装置“合肥先进光源”,探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。新能源汽车形成“4小时产业圈”,每12分钟下线一台“全长三角造”机器人,类似的产业协同创新,如今在长三角地区比比皆是。依托G60科创走廊等协同创新通道,长三角地区正把创新主动权、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 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,在交通出行、旅游观光、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“同城待遇”。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,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,是关键所在。作为长三角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取得新突破的标志性事件,去年年底,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,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成立,“轨道上的长三角”率先成为现实。截至2024年,长三角地区曾列入行动计划的17条断头路已打通16条;高铁通车里程从2018年的4150公里快速拓展至近8000公里;医保异地结算惠及4600万人次,众多首创性改革不胜枚举。

  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,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,是切中要害之举。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,《区域绿道贯通标准》成为国内首部跨省域绿道建设标准,《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》首次提出“跨区域许可互认”制度。此外,在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、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广度深度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等方面,也已形成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。

  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之年。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应聚焦重点、谋早谋实,不断巩固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,推动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5月29日 03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典型执法案例(非煤矿山)

李小忠是西安市高陵区的种植大户,去年种植5亩瓜果蔬菜销量不错,今年准备扩大种植面积,但由于手头资金紧缺,培育大棚菜的育苗和种子还没采购到位。通过邮储银行客户经理的上门宣传,李小忠了解到邮储银行的惠农政策,他说:“特别是针对我们种植大户用于春耕备耕的贷款,可以享受差异化利率优惠。”

国防部:厦金海域不存在所谓“禁止、限制水域”

他自豪地介绍,自己餐厅里所有原材料都来自中国。因为哈迪认为,只有这样才能还原最地道最优质的西安美食。现在,哈迪的餐厅已经成了迪拜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,甚至还登上了迪拜本地的探店榜单。越来越多的迪拜本地顾客开始爱上“biangbiang面”。走进他的餐厅,可以遇到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回头客。

中国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履职100天 用实际行动擦亮“中国蓝盔”闪亮名片

采访得知,刘清漪10岁才开始在家乡辉县市一家舞蹈工作室学习霹雳舞,8年间,她从河南省队到国家队,一路过关斩将站上奥运会舞台。在母亲艾海霞眼中,女儿并非“天赋异禀”,“她是靠刻苦练习,一遍一遍练出来的,训练时间特别长,很辛苦,每次看到她练舞受伤,身上青一块紫一块,我也很心疼”。

青春华章 | 天津小孩哥,世界冠军!

2004年10月,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土压平衡盾构机——“先行号”样机,在上海地铁二号线西延伸段区间隧道始发掘进,打破了此前“洋盾构机”垄断地铁施工的局面,随后陆续应用于中国多个城市地铁项目建设。2006年,该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,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

习言道|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

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,“两边飞来飞去变得没有那么方便了,我们开始思考要定居在哪边发展。”黄杰妮接受记者专访时说。一边是从小长大的熟悉环境,一边是发展潜力更为巨大的市场,黄杰妮和李仕翔决定跳出“舒适圈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